扎根讲台 匠心育人 ——记2024年甘肃省特级教师张连永
来源:镍都金昌客户端 发布于:2024-10-01 15:37
“在空间任取一点O,过O作A撇平行于A,B撇平行于B,那么我们把A撇与B撇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作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。”
9月4日上午,记者来到金昌市第二中学。走到高三一班的门口,就听到教室里传来响亮的男中音,原来是张连永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。他一边讲述,一边用手中的笔做道具比比画画,力图让讲台下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听透。学生们也认真聆听,跟随着张老师的节奏,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。
很难想象,这样一节活力满满的课堂竟然是我们印象中最为枯燥难懂的数学课。课后,同学张雪阳告诉记者,“张老师在课堂上就是这样,非常地激昂澎湃,让我们也非常有动力,而且他有时还会故意犯点小错误,来试探我们是否在认真听课,可以说是既严肃又活泼,所以我们特别喜欢上张老师的数学课,特别喜欢和张老师一块学数学。”
“要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,放下身份,与学生融为一体,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到学生的想法,从而让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。”这是张连永早就公开的“秘诀”。
2001年,从金昌市第二中学走出去的毕业生张连永重返母校,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名老师,到今年,他也已经在这所学校教书23年了。而他的初心使命,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跃上龙门,成长为栋梁之材。
“作为一名数学老师,我一直坚信‘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’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,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,我一直保持着‘两备’习惯,即备教材、备学生。我认为数学教学的难点,不在于知识的讲解,而在于学生兴趣的培养、能力的提升。在课堂教学中,我也经常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。”
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、严要求下,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、转变,现在,他的课堂不仅“干货满满”,还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和欢迎。张连永也先后获得甘肃省“学科带头人”、甘肃省“骨干教师”、甘肃省第七届“青年教学能手”、金昌市“特级教师”、金昌市“骨干教师”、金昌市中小学“青年教学能手”、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优秀指导教师、“金昌市优秀教师”、金昌市市直教育系统“师德标兵”等称号。
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,还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。23年来,他将一届届高中学子迎进门又送出去,其中所费心血,唯有他自己可知,现在正是新学期伊始,又是他所带的学生们步入高三的关键时期,如何平衡好学生和家长的心态,就是他作为班主任的一大职责所在。
课后,张连永召集同学们开了一场小会,就周五的班会课内容和同学们的烦心事进行了探讨。同学们围在张老师周围,叽叽喳喳就开始说起来。
“我觉得开学后我的成绩下降了,心里就不太平衡,总觉得很焦虑,对不起爸妈,也对不起自己。”“现在学业压力大,老师我们能不能多组织一些放松的活动,不然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……”
面对同学们的问题和想法,张连永都认真听取,一一牢记,不仅帮助有心结的学生打开心结,还承诺帮助学生放松心情,安排好班会课内容。
“高三的学习压力是很重,但一定要放平心态,相信一次考试的结果并不能代表什么,重要的是一个脚步一个脚步稳扎稳打,谁坚持到了最后,谁才是真正的赢家。”学生张梦潇告诉记者,这是曾经张连永对她说的话,让她在失败后备受鼓舞、重新振作。
“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,但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,我发现作为一名老师,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业,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,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是密不可分的。”张连永说。
高三(一)班的朱子强告诉记者,三年前,他刚刚升到高中后,因为疫情原因,不能及时适应在校生活,开始对学习不感兴趣,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,总是在学校里独来独往,张连永注意到了他的状况,及时和他沟通交流,多次开导。“张老师没有一味要求我要做什么,而是说我可以从我感兴趣的方面做起,比如说我喜欢运动,就让我多参与体育活动,通过体育活动多交朋友。”
后来,朱子强不仅通过踢足球交到了不少朋友,也成功适应了学校生活,成绩也慢慢提高,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。
不仅是一名老师,张连永也是一名学生。他经常说,要向老教师学经验,向年轻教师学理念。
为了不断满足课标要求和学生期待,他经常一边教学、一边学习,在反思中进步、在总结中提高,在努力钻研教材的同时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、撰写论文,努力成为科研型、学者型的教师。工作以来,他曾获甘肃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,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,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篇,参与两项省级课题,一项市级课题,被评为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、金昌市高中数学学科专家,被聘为数学周报特约编辑,金昌市第5届督学。
今年,张连永又被评为甘肃省特级教师,但他却说:“工作这么多年来,最幸福的时刻依然是每次高考成绩出来后,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样子,那一刻,我就觉得自己这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。”
学生是一张白纸,需要老师的引导,才能完成自我发现、自我挖掘、自我实现,这名一直“润物无声”的数学老师,就这样在20多年的时间里,帮助无数学生找到自己,实现“龙门一跃”的梦想,年复一年践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。